图书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本馆概况>>馆内新闻>>正文
文字里的长征路——“中华魂”征文佳作展播(三期)
2025-10-29 11:58   审核人:   (浏览人数:)

2025年7月-9月“中华魂”(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征文比赛里,同学们以笔为剑、以纸为疆,深入挖掘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将革命先辈的坚毅无畏与当代青年的成长感悟紧密融合。此次活动反响热烈,共收到114份有效投稿征文,评委对征文进行AI及辅助查重、文章主题、逻辑结构、文字准确性及流畅程度等多维度进行评审,现推出优秀征文展播,邀您共赏文字里的长征强音,感受红色血脉的赓续力量。

《以长征星火,燃时代新程》

廖纯亿  24资评二班  会计学院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引导青少年从红色故事中汲取力量,是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使命。翻开《长征故事》读本,那些“坚定信念、不怕牺牲、实事求是、紧密团结、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正是滋养青少年成长的精神沃土和精神食粮。

当赤水河的浪花拍打着记忆的堤岸,当夹金山的风雪仍在历史的书页间呼啸,那段用双脚丈量信仰、用热血铸就丰碑的长征史诗,早已超越时空,成为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从来不是对过往的简单回望,而是新时代每一代人必须扛起的使命与担当。

长征精神是绝境中不灭的信仰之火。80余年前,红军将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在枪林弹雨中突破天险;他们嚼草根、咽树皮,在饥寒交迫中翻越雪山草地。支撑他们走过二万五千里征程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是红军战士面对死亡时“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决绝,是共产党人在黑暗中始终望向光明的执着。如今,从脱贫攻坚战场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到航天人“上九天揽月”的攻坚,这份“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精神,依然在续写新的传奇。

长征精神是征途上不息的奋斗之光。长征不是一劳永逸的胜利,而是“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奋斗缩影。飞夺泸定桥时,22名勇士攀爬着悬空的铁索,在枪林弹雨中开辟通路;过草地时,战士们相互搀扶,用体温抵御严寒,用团结冲破绝境。这种奋斗,是直面困难的勇气,是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韧劲。而现在,我们面对科技“卡脖子”的难题,面对乡村振兴的重任,依然需要传承这份“坚定信念,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以“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担当,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长征精神是血脉里不变的为民之魂。红军长征的路上,战士们宁愿自己挨饿,也要把干粮分给老乡;宁愿露宿街头,也不打扰百姓的生活。这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是长征精神最温暖的底色。如今,从社区里奔波的“网格员”,到疫情中逆行的“大白”,从守护边疆的“哨兵”,到扎根基层的“第一书记”,无数人用行动践行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承诺,让红色血脉在为民服务中代代相传。

历史的接力棒已交到我们手中。新时代的长征路,虽然没有雪山草地的艰险,却有各种各样的科技技术需要攻克。让我们以长征精神为炬,点燃信仰的火种,扛起奋斗的旗帜,怀揣为民的初心,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永续流淌,让长征精神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弘扬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王馨怡   24网新二班  新媒体艺术学院  

《长征故事》那些饱含血泪与荣光的文字,不仅再现了历史的风云激荡,更揭示出一条贯穿古今的精神脉络——长征,这一气吞山河的人类壮举,何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最为耀眼的坐标?它绝非无源之水,其坚韧不拔、理想高于天的内核,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又在革命烽火中淬炼升华,最终凝聚为引领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长征精神,首先承续着中华文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品格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血战湘江,红军英勇奋战,以巨大牺牲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四渡赤水,红军迂回穿插,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翻山越岭,红军将士跋涉万里,于雪山草地里艰难求生,其所展现的惊人毅力,是二十世纪最为悲壮的实践。他们并非为一人一家之利,而是怀揣救世情怀,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战。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的使命感,使得长征超越了军事转移的范畴,成为一次自觉承载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危难时刻最为璀璨的“文化长征”。

进而观之,长征精神更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极致绽放。它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南,又加以实践,赋予了革命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泸定桥上的奋勇、遵义会议的转折、军民鱼水般的情谊,无不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对信仰忠诚的考验、对实事求是路线的坚持、对独立自主原则的践行。正是这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支撑起红军将士的钢铁意志,使他们能够克服人类生存极限的挑战,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征途,踏成了播种革命希望、点燃燎原之火的胜利之路。长征由此铸就了党的灵魂与军队的脊梁,为中国革命最终胜利奠定了最坚实的精神基石。

今日中国,正处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长征精神并未封存于历史,而是照亮新时代征程的明灯。复兴之路,绝非坦途,必然面临各种“雪山”“草地”乃至“封锁线”。从2013年至2020年,中国深入贫困一线,翻山越岭,只为越过“脱贫”这座大山;到2020年,艰苦奋斗、众志成城,全国抵抗新冠疫情;再到现在的突出重围、自主创新的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中国始终赓续红色血脉,从长征这一“中华魂”的集中体现中汲取无穷力量:要坚守那份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一步一脚印,脚踏实地,确保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发扬那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探索勇气,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保持那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凝聚起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伟力。

长征精神,作为中华魂在二十世纪的壮烈淬火,已将它的基因深深植入民族的血脉。它告诉我们,一个拥有如此精神高度的民族,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其迈向复兴的坚定步伐。作为新时代的征程接力者,我们自当以史为炬,照亮前路,让长征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谱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不朽传奇!

《传承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张杨超  24区块链一班 软件学院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同志的这首《七律·长征》,道出了长征精神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在新时代,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坚定信念、不怕牺牲、实事求是、紧密团结、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内核为指引,通过《长征故事》读本的学习,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瑰宝。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红军将士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之海"的茫茫草地。这种"把活路堵死、向死路求生"的勇气,这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这种"官兵一致同甘苦"的团结,铸就了不朽的长征精神。在《长征故事》中,我们读到陈树湘师长断肠明志的壮烈,感受红军战士"半条被子"的为民情怀,体会"飞夺泸定桥"的英勇无畏。这些鲜活的故事告诉我们:长征精神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照亮未来的精神火炬。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学习《长征故事》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坚定信念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基石。当年红军将士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极端困境中,依然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靠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这种信仰的力量,对于我们攻克学业难关、攀登科学高峰同样重要。不怕牺牲的精神启示我们: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重大考验面前,当代青年应当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教会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紧密团结的优良传统提醒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传承长征精神,关键在于知行合一。我们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长征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学习上,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在工作中,要践行"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做好每一件事;在生活中,要培养"吃苦耐劳"的品格,从容面对各种挑战。特别要在网络空间主动传播正能量,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做红色文化的坚定守护者。通过参与读书交流、演讲比赛等活动,我们要用青年话语讲好长征故事,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长征精神依然是我们攻坚克难的强大武器。让我们以此次读书活动为起点,把长征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用青春和汗水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真正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重要资讯 更多>>
  借阅排行榜 更多>>
· 2025年9月(读者)借阅排行榜
· 2025年9月(图书)借阅排行榜
· 2025年9月(专业)借阅排行榜
· 2025年9月(单位)借阅排行榜
· 2025年6月(读者)借阅排行榜
· 2025年6月(图书)借阅排行榜
· 2025年6月(专业)借阅排行榜
  网站导航
学校首页 | 教务处
信息化办公室 | 学生工作部
中国国家图书馆 | 重庆图书馆
巴南区图书馆 | 中国知网(CNKI)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重庆财经学院图书馆